从2007年4月2日开始,沃尔玛将认可ICTI标准,也就是说,获得ICTI证书的工厂将免于沃尔玛的社会责任审核(但仍保留抽查的权力),同时下列这些零售商或买家Argos
ASTRA, Chelsea Stores, Costco, La Grande Recre, Tesco, Toys 'R' Us (on-line) and Woolworth也都认可ICTI标准。
美国玩具协会(US Toy Industry Association)也认可了ICTI标准并要求所有美国玩具协会的成员必须提交一个整改时间表,改进的时间表为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。在此日期之后,美国玩具协会的会员单位只能从获得ICTI证书的工厂进行采购。(上述信息摘自ICTI网站www.icti-care.org)
根据ICTI2008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,将有更多的国际买家接受和采纳ICTI的验厂标准。目前,ICTI正与如下零售商洽谈ICTI标准符合性问题。包括:北美:玩具反斗城、沃尔玛、Target,、 Hudson’s Bay、Dollar General、Costco、J.C. Penny、 KB Toys、 Sears/Kmart、Williams Sonoma、ASTRA和NBCNIVERSAL。
欧洲:Argos、Chelsea Stores 旗下的Early Learning Center 和Tom & Spencer、BBC
Worldwide、 Woolworth、 Tesco、家乐福、Printemps Colruyt、Business Social Compliance Initiative (BSCI)、Top-Toy、Royal Ahold 和GROUPE EMERAUD。澳大利亚:Coles Myer Limited旗下Kmart、Target、Officeworks、Harris Technology、Coles Supermarkets和Bilo Supermarkets。
根据ICTI的工作目标,在2014年,预计1350家工厂将接受初审。同时,自2008年7月1日起,审核方式和支付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。ICTI关爱工程(社会责任审核)将直接从工厂收钱,由ICTI将审核费支付到审核公司。这项重大变革意味着ICTI工作组将接管由审核公司现在掌握的注册管理。这种变化将体现在:
1、审核时间表未落实之前不会公布审核公司,让审核公司和工厂在审核前无法取得联系。
2、审核前24小时,不向审核公司透露工厂实际身份,以确保审核信息不向工厂流露或出售。
根据ICTI2008年工作方向,目前已经有720家工厂获得证书。ICTI技术对所查验的工厂至少要进行115次质量控制审核和120次季节性的跟厂审核。
从以上信息,我们可以看出:
1、ICTI社会责任审核(验厂)自2004年7月至2007年只发放了720张证书,而2008年一年就将有350家工厂接受审核。可见,将有越来越多的玩具工厂被纳入ICTI审核,国际买家对ICTI证书的需求将突飞猛进,对玩具工厂的压力越来越大。
2、随着沃尔玛认可ICTI证书和美国玩具协会的要求(见上文),将有越来越多的国际买家认可和接受ICTI证书。ICTI证书将会成为玩具业的一个门槛,就像2007年中国推行“玩具生产许可证”制度一样。ICTI证书将成为国际买家下单的前提之一,没有获得或者在限期内没有获得ICTI证书的工厂将会被淘汰出局。
3、ICTI证书将越来越难拿到和保持。2004年7月至2007年,很少有工厂接受质量控制审核和季节性跟厂审核。而在2008年,将有近三分之一的工厂接受质量控制审核和跟厂审核,这意味着部分工厂可能会丢掉来之不易的证书,而新申请的工厂必须严格按照ICTI标准进行运作,而按照申请ISO9000证书的思路去获取ICTI证书将成为历史。
我们应该做什么:
1、玩具工厂应可能按照ICTI标准去运作并尽快申请ICTI证书,面对越来越严格的标准,将会有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,玩具业将面临一次洗牌过程。这对企业来说是压力更是机会,按照ICTI标准去运作并获得证书的工厂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价格优势(参见2008年1月15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ICTI的会面)。
2、获得ICTI证书会减少诸多国际买家的社会责任审核,减少工厂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人力和成本,使企业减少重复的社会责任审核(验厂),同时会提升工厂的形象。
3、获得ICTI证书是困难的,但维持住ICTI证书将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,面对严格的质量控制审核,工厂应如何应对。尤其是在工作时间方面。必须仔细考虑。做到始终如一。
4、根据以前的经验,工厂面临的问题是ICTI的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,在时间上和金钱上产生大量浪费,更重要的是浪费了机会(ICIT的首次审核只有3次机会)。其次,工厂的人员流动频繁,也导致了工厂在ICTI认证过程中的压力增大,针对上述情况,建议工厂加强内部人员的培养和保持核心人员的稳定,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。